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843章 改制
校尉府的机密全部都会经过自己的手,若是这个男人突然要造反,那只能说他疯了……



嗯,说来说去,果然还是疯了。



“你才疯了!我有说过是私自任命?”



冯永没好气地瞪了一眼这个不信任自己的婆娘。



“不是私自任命?那就是说丞相同意了?”



张星忆咬了咬手指头,面露难色,“这也不应该啊!如此一来,只怕会失天下士子之望。”



就算天下再怎么乱,察举制仍是最主要的选官方式。



魏国的九品中正制,说白了也是从察举制脱胎而来,只不过举荐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掌握,而不是掌握在朝廷手里而已。



后世对大汉的察举选官制印象大约就止于举孝廉,但实际上,大汉的察举选士制科目已经非常完善了。



影响最大的举孝廉,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举茂才,是指民间有特别才能的人;



察廉,也就是提拔底层小吏,与孝廉中的“廉”不一样,孝廉的廉指的是廉官;



光禄四行,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



贤良方正,即能直言极谏者;



贤良文学,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



剩下的,还有孝悌力田、明经、明法、明阴阳灾异、勇猛知兵法等科目。



更重要的是,结合察举制度,养士制度也规范化,即开太学。



正是这种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大汉官吏,为开创大汉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



但察举制度有一个根本弊端,那就是选才标准不够明确,选才之人的个人喜好对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世家的兴起,在掌握权势的同时,也逐渐垄断了智力资源,这种制度就成为世家大族巩固自己地位的工具。



九品中正制,就是这种历史趋势的明确化。



“那就想办法不要让他们失望嘛!”



冯永轻描淡写地说道。



“说得轻巧,你这么一弄,天下人都知道你是打算不给别的士子活路了,你让别人怎么想?”



张星忆白了他一眼。



“让他们参与进来不就得了?能者上,不能者下,公平竞争!”



冯君侯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抖了抖,“只要他们能通过考试,同样也可以入仕啊!”



“考试?”



“就是考课。”



其实在大汉当官,有时候也需要考试。



比如说孝文皇帝就“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到了光武皇帝就更加明确,正式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



但总的来说,考课还是辅助形式,不占主要地位,主要还是靠举荐。



张星忆劈手就夺过去,匆匆一看,眉头不禁一挑:“这不就是你前段时间你让我弄的东西?”



前段时间,冯永让张星忆联系秘书处,把校尉府以及凉州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来。



张星忆也没有多想,只当他是为进军凉州做准备,没想到却是用在了这里。



“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题目是从朝廷这些年整理出来的典籍挑出来的,当然,南乡的算学也不能少……”



张星忆倒吸了一口凉气,抬头看向冯永:“光是南乡算学,没去过南乡的士子,只怕就没几个人能通过。”



南乡算学,天下第一,这真不是吹牛!



只要是能顺利呆在学堂三年的学生,基本上个个都顶得上以前的算学大师。



因为呆不了三年的,基本都已经被淘汰,提前出去为大汉添砖加瓦了。



“那他们有什么脸在我底下入仕?”



冯君侯抬抬下巴,一脸的不屑,“光是乡里出人铺个路啥的,他们连钱粮都算不清,要来干嘛?”



连亭长都能随口说出三八二十四的时代,你身为一个主官,连乘法口诀都不知道,有什么脸呆在这个位置?



就连大汉丞相都自己亲自校对钱粮呢!



张星忆的心忽然剧烈跳动起来,天生的政治天赋让她本能就觉得这个事情有哪里不对!



“这个事……是要做成例,还是仅在校尉府内推行?”



校尉府内推行的许多事情,是以前不曾有的。



当然,以自家阿郎的话来说,那就是校尉府所遇之事,所司之事,与以往大为不同,故试行新政。



要是仅在校尉府内推行,那都好说。



但是,现在阿郎是什么身份?



凉州刺史!



而且还是即将实领的凉州刺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