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27章 勾心斗角
正所谓:



君侯河边见来客,并州人心初收拢。



冯刺史在河边接见并州来客,不但意味着凉州军后方有了初步稳固的迹象。



同时也标志着大汉迈出了正式收拢并州人心的一步。



协商嘛,不就是相互妥协商量?



至于河东,屯田客本就要比普通乱民有组织。



不然河东乱象,怎么会来得如此暴烈?



再经过这场战乱的洗礼,这些屯田客,就算是初步成为潜在的军事后备役。



现在加上并州的粮草支援。



驻兵,练兵,粮草,后勤,一概不缺。



冯刺史这才算是有了与司马懿在河边长期相持的资本。



还是那句话,料敌从宽是原则。



虽然不知道司马懿还能挺多久,但尽量把准备做得充足一些总是没错的。



凉州军在河东呆得越久,关中这一战的天平,就会越往大汉这边倾斜。



将可以只顾领兵,帅则需要统筹全局。



这也是为什么冯刺史能越过诸多军中前辈,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原因之一。



像魏延这种,前有打算用精兵为自己的军功赌一把,后有就算置三军于死地也要任性胡闹。



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拿北伐大军来置气,和拿整个国家安危来置气有什么分别?



投不投魏国什么的,重要么?



大汉丞相好歹也是提出“观人七法”的人物,能选这种人作为自己身后的军中统帅就有鬼了。



资格老有屁用?



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什么叫大局观?



至少也应该像魏国大司马那样,为了给大魏以后留下更多的元气,给大魏保存更多的实力。



一看到势头不对,局势不可为,立刻趁早引军而退。(黑哨)



当然,司马懿只要仍是魏国的大司马,他就仍是魏国之臣。



所以他想要领军退出关中之前,须得到魏国皇帝曹叡的同意。



不过司马懿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他知道,此时魏国的皇帝陛下,早已久卧病榻,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处理朝政。



按魏制,原本就算是皇帝不能理事,也会由尚书台和中书省共同分担政务。



但原尚书令陈矫去年六月刚拜司徒,年底就突然去世。



而接手尚书令的薛悌,出身寒微,平日里多有倚仗右仆射(即尚书令之副)司马孚。



同时在世家日益掌权的魏国,薛悌早就顺应潮流,与司马家交好。



再加上中书省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借着曹叡生病之际,愈有专权之象。



而刘放与孙资二人,为了防止曹肇等政敌在曹叡死后辅政,又与司马懿有秘信往来。



可以说,司马懿人在关中,实则已经把朝堂渗透得深入无比。



如今他想要从关中退兵,洛阳自会有人开始帮他操办起来。



“陛下,寿春急报,孙权亲领十万大军,已临巢湖北岸,随时可能登岸,向合肥新城而去!”



早一些时候,魏国就探知吴国欲兵分三路北犯:



西路陆逊诸葛瑾领号称五万人,从夏口击襄阳;东边孙韶张承号称五万人,入淮,犯广陵;孙权亲自领十万兵马居中,从巢湖攻合肥新城;



此等进犯,任谁都能看出,东西二路,不过是偏师,故作声势。



孙权真正想要进攻的,仍是合肥。



满宠从孙权进入巢湖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收拢扬州各地将士备战。



如今看到孙权果然往合肥新城而来,便准备领军迎击。



殄夷将军田豫得知满宠的打算,立刻劝说道:



“关中战况正鏖,前番朝廷征调不少将士钱粮支援关中,就连豫州青州亦不例外,今吴寇举大军而来,只怕所图非小。”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孙权早早就说要北犯,时至今日方至,依末将看来,此有质新城而致大军之疑。”



“如今贼兵多而吾兵寡,若将军提前亲领大军向合肥,万一孙权不登岸,反是转而向东,前去广陵,那当如何?”



满宠想起犯广陵的孙韶张承等贼寇,不由地点头,于是问道:



“那吾当如何?”



田豫说道:



“合肥新城,城固而兵精,贼人就算是大军亲至,亦必不能旦夕而下。吾等只管任其攻城,挫其锐气。”



“贼攻城不下,必罢怠也;罢怠而后击之,必大破也!”



“将军若是担心合肥,可让末将先领三千人往之,将军亲领大军在后,伺机而击贼。”



满宠点头:“善。”



魏国在东南一线,本来布置了大量的兵马,以防东吴。



只是经过石亭一战,东南一线的魏军元气大伤。



偏偏西边的汉军这些年来,又是步步紧逼,大有如泰山倾压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