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汉之庄稼汉》 第1341章 命中带油


只是此时此景,他却只是默默地接过文碟,没有反驳。



走过荥阳的城洞,羊祜忍不住地回头看了一眼。



荥阳就如同一个无形的分界点,东西风景大有不同。



或者说,汉魏分界两边,大有不同。



山东羊氏算是山东最大的世家之一,羊祜身为世家子弟,就算是再怎么考虑世家大族的利益。



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汉国大势已成,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如何顺势,而不是如何扭转大势。



带着荥阳发放的文碟,顺利过了成皋,终于到达洛阳——此时应该叫作雒阳。



汉军攻取了洛阳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洛阳内外的洛字,全部改回了雒。



汉乃火运,故称炎汉,以赤为国色。



曹丕篡汉后,欲以水灭火,故改雒为洛。



甚至洛阳周围的城邑,如黾池,也非要加个水,改成了渑池。



只是这个水加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炎汉的火非但没有被浇灭,反而是越烧越旺。



如今连雒阳的曹氏宗庙及神位,亦尽被焚毁。



可谓为天下所笑。



曹叡东巡许昌后,雒阳已有传言,说曹丕加了三水,其意虽在灭火,实则天意暗喻,曹魏国运不过三十年。



待曹爽挟曹氏伪帝继续东巡谯县,此流言又重新在许昌兴起,而且有愈传愈烈之势。



甚至连什么“莫道三水能成雨,龙化二水自有脂”都出来了。



光武皇帝本就是靠着“赤伏符”的指引平定天下,在驾崩之前,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成为国法。



后汉谶纬最盛时,“五经之义,皆以谶决,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人人“崇尚谶纬”,不引谶纬,人不尊经”。



白虎观会议,就是后汉谶纬鼎盛时发生的事情。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



当时的世间大儒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参加会议,考详同异,连月始罢。



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可见后汉时期,谶纬之说影响之大。



虽说到了现在,谶纬之说已不如那时,但任谁也不敢轻视谶纬的威力。



世间大儒,有不少人还专门研究谶纬之说。



解释对了,那就是精于谶纬术艺,功成名就。



解释不对,那就叫妄引谶记,多半是要身死名败。



羊祜作为这个时代的士子,就算再怎么不相信谶纬之说,但受限于时代,终还是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而当他们一行人经过成皋,进入雒阳之后,正是“莫道三水能成雨,龙化二水自有脂”传得最热烈的时候。



雒阳城内,几乎是人人都在讨论。



没办法,大汉收复旧都雒阳,在大多数人眼里,三兴已是成定局。



民间各位高人,纷纷发表高见:



“三水自不必说,这龙化二水,就很有说法啊!”



大汉丞相是叫什么来着?



大司马的姓是什么来着?



云云。



“是啊是啊,这大司马来雒阳,可不是带着水来的,那可是带着油脂来的。”



“你们懂个卵!听我说,你们可知,大司马第一次领军出战,是哪一次?”



“袭取陇关嘛,谁不知道?”



袭取陇关,激战街亭,可谓是冯大司马的成名之战。



民间高人呵呵一笑,瞥了一眼回答的人,然后问道:



“尔等可知,大司马是怎么在三天内拿下的陇关?”



这个倒是流传得不多,毕竟紧接着的街亭一战,可比这个更让人津津乐道。



什么陌刀如林,什么不退一步,老刺激了。



大司马如何在三天内攻下了陇关,反而是少有人传。



“正是油脂啊!大司马当年第一战,正是用油脂在陇关烧了一把火,这才轻易下了陇关,晓得不?”



民间高人挑起了众人的好奇之心,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之后,这才揭晓了答案:



“这大司马啊,那可是天生就命中带油脂的,若不然,怎么会第一战就用了油脂呢?”



有道理啊!



众人齐齐点头。



大约这就是天意啊。



大司马以油助火,炎汉嘛,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