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国院士》 第六百九十一章:人造重力
第六百九十一章:人造重力



与此同时,航天飞机内部的另一间居住舱内。



盯着舷窗外的风景看了一会后,助理唐思佳忽然扭过头来看着徐川,好奇的开口问道。



“教授,话说那个费萨尔亲王刚刚跟你聊的人造重力技术,没办法做到吗?”



跟随着徐川一起来到外太空,她才知道这里的真实的情况。其他的不说,光是无重力状态下的行动,就是一件相当困难或者说很难以让人适应的事情。



听到唐思佳的询问,徐川轻轻摇了摇头,道:“很难,目前来说几乎没法做到的。”



费萨尔亲王这种外行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米苏双方开始太空竞赛的时候,就有科学家提出过‘模拟’重力,在航天器上制造人工重力的想法和技术理论。



且不提无重力环境下的行动相当难以让人适应和麻烦,宇航员或者说人类本身也没有进化出适于在太空生存的特征。



目前来说,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太空将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视力下降等等。



而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很难保持平衡,睡眠被剥夺,心脏血管的运转趋于缓慢,出现肠胃气胀,甚至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这些都是在航天过程中切实存在的。



所以,如果想要实现快速的航天发展,或者说想要在未来实施和探索遥远的行星,如木星、冥王星,亦或者是更远的系外星系等持续时间更长的深空探索任务,想办法解决掉无重力环境对宇航员带来的影响是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难关。



而这其中,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在航天器上打造出人工重力场,模拟地球的重力。



从二十世纪中,航天领域的学者和科学家就在为此想各种办法,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



但最常见和最可能实现的方法目前来说只有一种。



就是通过旋转来模拟重力。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重力模拟理论,是通过加速度基础提出来的。



坐过电梯的人都很清楚,在电梯启动开始上升的时候,你会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对地板施加压力。



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断的提供稳定的加速度,就能模拟出类似于重力的环境。



但实际上做到这点几乎不可能。



因为找不到可以无限保持加速度的引擎,亦或者说你没法提供那么多的燃料或工质。



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想到了另一种方式。



那就是旋转!



如果有去过游乐场游玩,坐过空中飞椅或旋转飞椅的人就很容易明白,当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就会逐渐的抵消重力,使得椅子上游客逐步平行于中心的旋转柱。



相对比保持加速度来提供模拟重力来说,这种方式只需要提供少量的能源就能使得旋转椅保持转动,提供足够的离心力。



但是它依旧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如果要提供足够的离心力,那么旋转的速度就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要使离心力达到地面重力的效果,通过简单的数学就可以计算出来。



即:f=rw(w是角速度)替代重力。所以加速度就是rw。代入重力加速度98/s。令rw=98。如果飞船旋转的r为100,这就要求飞船每秒旋转18。



换算一下,就是20秒旋转一圈,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上,20秒旋转一圈,宇航员在这种环境中根本就无法正常的活动。



当然,如果想要将旋转的时间增加,达到人体能适应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那需要将航天器的体积或直径扩大到数百米,甚至是数千米。



这同样对于航天技术,乃至材料等各方面都要求极高。



至于其他的方向,什么引力理论,质量理论,电磁理论什么的,基本都只是理论。



甚至可以说其中大部分的方向还只是个设想,连完善的基础理论都没有。



比如引力弯曲重力技术,就是建立在操控引力的基础上的。



而现在,别说操控引力了,就是连引力到底是什么,物理学界都还没有弄清楚呢。



所以人造重力这一技术,目前依旧只存在于理论中或者说极少部分的实验室里面。



不过如果能做到人造重力的话,对于航天发展的影响绝对是重大的。



人造重力技术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说比空天发动机都要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亚于可控核聚变技术。



当然,这是指那种‘完整’或者说‘级别高’的人造重力技术。而不是现在的通过离心力模拟的低层次技术。



不过人造重力的研究方向放到星海研究院,探索一下倒也还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