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国院士》 第八百四十四章 :断代的发展
会议室中,徐川有点头疼。



他对于强电统一、中微子、多维度的温伯格算符等理论的推导,如今坐在这里开会的这些人,恐怕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理解。



哪怕是明承弼这位华科院的院士,也很难跟上他的脚步。



而如果说连作为技术支撑的基础理论都难以理解的话,要将这项技术研发出来,难度那就太大了。



哪怕他是理论的提出者,可以亲力亲为,但他也只是一个人。



在面对前沿科技的推进上,尤其是在非数学领域上,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了。



顶尖的学者的确重要,但更多的往往是站在海岸边,如一座灯塔一般指明方向。



但有些时候,这座灯塔的高度太高,很容易和整个领域脱节。



就像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钱老一样,在他回国后,面临的情况和如今的他其实差不多。



那位战略级学者对于火箭导弹技术、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等领域的认知,超过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学者。



以至于在那个时代,相关的人才直接就是断代的。



至少在国内是的。



当时钱老独自一个档次,而他提出来的理论,底下的其他研究员,哪怕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也难以理解。



以至于在火箭导弹技术、空气动力学等领域上,他不得不耗费数年的时间来亲自指导和专门培养一批对应的学者和科研人员。



而如今,徐川也面临了同样的状况。



在数学、物理、强电统一等前沿领域中,国内的学者已经很难有学者能够跟上他的脚步了。



别说是今天在座的这些人了,就是放眼全世界,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东西的,也是屈指可数。



毕竟这是在强电统一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延伸,要想理解这些东西,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理解强电统一理论。



而强电统一理论面世至今,时间也不过是半年而已。



半年的时间,对于这种物理学大厦基石的前沿论文来说,能够完全吃透这篇论文的,恐怕也就那些站在物理学界真正顶峰的大牛们了。



对于国内的学者来说,除去极少部分敲好研究理论物理并且站在了巅峰的学者外,大部分的学者想要完全吃透强电统一理论,需要的时间基本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这种前沿领域的论文,并不是说你看懂了,就完全理解的。



毫不夸张的说,强电统一理论的潜力,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相关领域科技的突破,用百年大计来形容都不为过。



无论是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还是他今天提出来的中微子通信技术的基础,都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而这篇论文的重要性,远远不止这些,它还有更多的宝藏,在等待着后来者挖掘。



看着会议室中的众人,徐川也有些头大。



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和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研发时一样,开个小课堂了。



但相对比磁极化子的理论研究来说,对强电统一、中微子、多维度的温伯格算符等理论的推导包含了更多的数学计算。



甚至可以说,几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理论,都是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堆砌起来的。



尽管数学物理不分家,但研究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学者,同时擅长两个领域的依旧是少数。



对于绝大部分的物理学家来说,能够应用上个世纪的数学成果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徐川甚至见过,有些对于数学并不是很精通的



物理学家,在对某个数学公式进行应用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看不懂或者说其他的原因,而旁若无人的将黑板上的某个符号擦去,再进行推导。



这种事情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在茫茫大海的学术界内部,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尤其是在数学这一领域。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你就算是将人给逼疯了,他也不可能解出来一道千禧年难题。



要教会一群人数学,可比教会一群人其他领域的知识难多了,尤其是在这种前沿领域中。



针对中微子通讯技术的研讨会,磕磕碰碰的总算是开完了。



虽然对于徐川讲解的那些数学工具和理论知识理解的迷迷糊糊的,但研讨会最终还是毫无悬念的顺利通过了对中微子通信技术的研发立项。



对于如今星海研究院内的众多研究员来说,他们对于徐川的相信,已然达到了巅峰,甚至是信仰的地步。



或许对于学术的发展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毕竟质疑是学术的最基本原则,一旦失去了质疑,或许学术会跌进文明的深渊。



不过就目前来说,至少在徐川能够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守住学术的严谨时,跟着他走,反而是最省力的一种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