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国院士》 第八百五十四章 :物理学....崩坏了?
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尚未完成的测试继续进行。



但接下来的测试重点放在了压强与温度的关联性测试上。



简单的来说,就是测试在不同的温度下,需要多大的压强,这块材料才能从非超导态转变成超导态。



这个测试和之前的临界温度测试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它增加了压强系数。



而最先测试的,毫无疑问自然是最为关键的温度上升实验。



这关系到这份材料在25摄氏度的室温以上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毕竟在25摄氏度以下保持超导只要将压强固定在三个标准大气压就够了,但25摄氏度以上,需要的条件却是未知的。



因为按照往常超导材料的实验数据,每提升一摄氏度,需要提升多少压强都会呈指数上升才能继续维持超导状态。



这个数据关系到这份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也自然更让众人关心。



这种针对性的实验并不难,阶段性测试完成的速度也相当的快。



实验数据通过专用的打印机印刷了出来,送到了徐川和樊鹏越等人的手中。



看着手中的实验数据,抛开徐川以外,其他人几乎都皱起了眉头。



因为这份实验数据,出现了第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现象,或者说情况!



在25摄氏度的标准室温下,对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压强的数值是318651kpa。



当温度上升一度,提升26摄氏度的情况下,超导临界压强需要的数值上升到了34711kpa。



相对比之下上升了28459千帕,约莫四分之一个标准大气压。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温度提升,需要的压强也跟着提升了。



问题出现在下一条数据上。



当测试温度上升到27摄氏度的时候,超导临界压强需要的数值上升到了37966kpa。



仅仅上升了3255千帕,相对比26摄氏度时提升并不是很大。



“28摄氏度,压强数值上升到了413580kpa”



“29摄氏度,压强数值44760kpa”



“30摄氏度”



从数据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温度每上升一度,需要的压强的确提升了。



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的样子,但如果是学过物理学,还记得热力学定律或相对论的,都很清楚这份数据中的问题。



它不仅仅不符合往常各种超导材料的实验数据,还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热力学定理,甚至是相对论。



众所周知,超导压强温度与压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压强越高,超导临界温度越高。



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简单的来说,超导之所以需要超低温才能实现,是因为电流通过导体的时候会因为电阻而发热。



这涉及到温度的来源。



温度来源于原子振动的幅度,温度越高的物质,其原子振动或运动得越剧烈。



当电流流经导线时,导线中的大量电子处于移动状态。



此时,电子就会与构成导线的原子发生“冲撞”,而这样的“冲撞”又会影响到原子的振动。



这意味着电子的前进方向会因此发生改变,原子也会吸收电子的部分能量,而吸收的这部分能量会使原子的振动变得更加剧烈。



而超导,就是通过外部条件,来将这些原子的震动‘安抚’下去,使得它们一直保持在安静的状态下。



就像是一条四马平川的高速道路一样,可以让车辆(电子)快速通过。



无论是低温、还是高压强环境,都起到的是这个作用。



但理论上来说,无论是提升还是降低,消耗的能量都会呈现出指数级。



因为运动的越剧烈,你需要让它安静下来的力气(能量)也就越多。



对于超导材料来说也一样。



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强之间的关键呈现出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所需要的压强也会随之越大。



这就像是速度的提升一样,有质量物体速度也提升一分,需要的能量是呈指数级上升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对这个现象做出了解释。



即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需要的能量会无限增加。



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所需能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他们手中的实验数据却严重违反了这条定理。



温度上升,维持超导态需要的压强,却并没有呈现出指数级升高。



“这不科学!”



紧紧的盯着手中的实验数据,宋文柏紧锁着眉头,率先打破了实验室中的宁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