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6章 我怎么突然多了篇论文出来?(二合一)
洋重点询问了他对这篇论文投稿方向的意见。



“投稿啊……”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铅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



作为伯克利毕业的博士,徐洋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功底比常浩南要好上太多了。



后者如果要写外文文章,那必是要先写出中文来再翻译的,而眼前这篇显然是从一开始就用英文写成,哪怕是常浩南这样一个英语外行也能看出其连贯性和专业性。



所以这一次他几乎没有在论文上面做出什么改动,只是把滤波法的名字确定为CubatureKalmanFilter(容积卡尔曼滤波)。



倒也不是没想过装个大,直接的用两个人的姓氏来命名,但这个算法终究没脱离卡尔曼老爷子的思路范畴,不太好直接把人家的名字去掉。



反正以后还有机会。



至于论文内容……



在利用球面-径向积分准则对高斯积分进行数值逼近和递推状态估计的基础上,当然还可以进行很多延伸。



比如采用球面单形准则处理球面积分,以矩匹配法处理径向积分,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



或者引入协方差约束条件和代价函数,将卡尔曼滤波的应用场景扩充到强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过程噪声系统等等。



但是这些都属于应用层面或者拓展层面的东西了。



论文本身在就已经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如果在后面增加太多累赘,反而接近画蛇添足。



文章的篇幅本来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何况这篇文章因为推导过程非常详细,算上参考文献已经有二十页的长度,在控制学原理领域已经不算短了。



至于剩下的内容……



总要给其他人,或者未来的自己留下水论文的机会嘛。



关键还是要发表到哪里。



跟之前那篇研究进气道和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的文章不同,眼前的这篇论文接近于纯理论研究,不存在什么保密的说法。



更重要的是,它的应用范畴非常广阔,绝不仅仅在航空领域。



国内的控制学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期刊。



内容再好,发到一个垃圾平台上面也不会有人看,最后反倒耽误了新理论投入应用的速度。



所以要想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还是得考虑往IEEE或者IFAC旗下的期刊去投稿。



想到这里,常浩南颇有些苦恼地敲了敲自己的头。



在这个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没办法打开浏览器进入度娘或者谷歌娘,输入“控制学领域有哪些期刊”然后直接得到结果。



实际上,整个盛京市也才刚刚介入互联网而已。



徐洋之所以要写信问这件事,也是因为她的本行属于计算机科学,对控制领域了解不多。



就常浩南自己的记忆而言,他只知道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cControl和Automatica两份顶级期刊。



尤其是前者,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会,如果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都能直接成为控制领域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在博士毕业之前曾经鼓起勇气尝试过投稿,但毫不令人意外地石沉大海,唯一的回应是一封固定格式的自动回复邮件。



“那就选你好了……”



常浩南从抽屉里抽出一摞信纸,提笔开始写回信。



除了按照惯例的客套问候之外,就是简单说一下这个期刊的情况。



作为行业内顶刊,它自然有一些自己的调性,例如投稿流程相比同行要复杂一些。



好在京城已经普遍接通了互联网,徐洋不必采用跨国信件的方式进行投稿。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常浩南也希望能有一个足够一系列的国内期刊,能够接得住这篇论文的分量。



由西方学术界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评价体系,本身就是科技霸权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他随便想想就能完成的。



以华夏目前的科研水平,国内的期刊连自己人都不会去看,很多人甚至把国外的论文翻译过来,直接发表在上面。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这边出现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大概要到2010年以后了。



所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科学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常浩南盘算了一下,以目前的效率,更大的层面不敢说,在某些细分领域,花上三到四年时间追上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把“产品”做明白,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考虑依托华夏科学院或者京航大学,搞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出来。



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实现从0到1质的突破,后面的数量叠加反而不会是什么问题。



至于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