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成炮灰,怒娶反派,不服就干!》 第685章 先帝时期的典故,倍之!
武官们一致认为,将此事以叛乱处置。



干脆,明了,且直接。



把二十万铁骑调过去,管你打什么旗号,光是踩都能把这帮叛贼给踩死。



赵良便问道:“诸位大人,诸位将军,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在那些叛贼当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守道者,有多少人是借机生事,谋取私利?”



“我们寻求的是变革,而不是毁灭,这一点必须要清晰。”



“凡事皆求极端,必是引火烧身!”



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的神色都有了各自的变化。



大多数人是欣赏,尤其是文官同僚们。



毁灭武道体系,无异于自毁长城。



海端此刻松了口气。



原本,不管是内阁里的同僚,还是六部里的文官,能力学识上都不算差,但总给人一种难堪重任的感觉。



即时处事不会因地制宜,且难以顾全大局。



赵良在被沈玉泽几番敲打过后,现如今倒是被塑造的不错。



“所以,在下的想法是,将守道者与居心叵测者彻底分割开。”



“两批人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置。”



“前者可以酌情宽容,后者一律视为叛贼进行诛杀!”



赵良此话一出,众人陆陆续续陷入沉思,所产生的议论趋势,无非是觉得这种做法太过复杂,并且极其消耗朝廷心力。



可如果以武力屠灭。



那些“叛贼”,就会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这也导致,议论的风向,竟然转变成指责沈玉泽了。



一句粗鄙言语,即可概括臣子们的想法。



“陛下,武道变革就是步子迈太大了,已经扯着裤裆里的那二两烂肉。”



“最好的方法,要么就是好声好气的商谈,减缓武道变革的效率与趋势。”



“要么……不顾一切的镇压叛贼。”



他们说的话都很隐晦,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沈玉泽并未因此动怒,而是脸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地笑意。



“诸位爱卿,朕先和你们讲一个典故吧。”



“在先帝时期,有一个叫做陈倍之的中州巡抚使。”



“海首辅,你应该熟悉,他是你原来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个典故由你来接着讲。”



海端原来就是中州巡抚使,中州的父母官。



对于陈倍之的事迹,着实是了如指掌。



海端其实心里是有一丝丝惶恐的。



陛下的言语很温和,没有半点锋芒可言,但从中却能感觉到一股针对在场某些人的杀心。



有些人只知道陈倍之的结局。



九族,皆被凌迟!



海端便正声道:“诸位同僚,先帝在位之时,中州有过一段吏治昏暗的时期,先帝便下旨整顿中州吏治,靖忠圣人也就是张太忠,制定出了一道十分周到的吏治法。”



“陈倍之在接到圣旨过后,马上开始着手整顿吏治,陛下要严惩贪官污吏,他便宁错杀不放过,在中州营造了为期四十七天的腥风血雨。”



“那一次,导致诸多无辜贤士惨遭戕害,陛下和靖忠圣人忍了,因为好歹见到了一些整顿吏治的成效。”



“不到两年时间,吏治再度昏暗,总共导致了六次民变,先帝再度下旨半安抚半剿灭叛民,也给出了极为周到的法子,陈倍之则对刁民安抚,对良民剿杀,所用手段,甚是残忍,于是便有了中州之变。”



中州之变,在场所有人都不陌生。



那是大云皇朝唯一一次,被叛军打到了镐京城门底下。



最后还是沈玉尘率军平叛。



海端继续正声说着:“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典故,纯粹是陈倍之这个歪嘴和尚唱歪了经,是先帝和靖忠圣人御下不力。”



“但是,却是陈倍之人如其名的结果。”



“对先帝旨意、朝廷政令加倍执行,在第一次整顿吏治中,借此机会谋取白银九百三十一万两。”



“第二次整顿吏治,又是故技重施,谋取白银一千四百余万两。”



“又在数次民变中,勾连刁民,放纵刁民,谋取白银五百万两。”



“朝廷问责之时,却依旧拿着先帝旨意和朝廷政令来做挡箭牌,说自己是按照上边的意思做事,何罪之有?”



“这才有了陈倍之被株连九族,也正是‘倍之’二字的典故。”



倍之,是算数用语。



简单来说,就是将某个数字翻倍。



可这个字眼,却让上书房变成了一座冰窟。



沈玉泽为何会提及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